橙子大健康:老人跌倒危害大,如何预防?
跌倒已经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,跌倒是对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,老年人发生创伤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跌倒,每年因伤到医疗机构就诊的老年人中有一半以上是跌倒所致。同时,老年人年龄越大,因跌倒而受伤或死亡的风险越高。
老年人跌倒与多方面因素有关
-
衰老导致的步态稳定性下降、视听觉功能下降、肌肉力量下降、骨骼退化、平衡功能减退等于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。
-
神经系统疾病、心血管疾病、眼部疾患、骨关节疾患、足部疾患、心理和认知功能疾患等都可能使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增加。
-
使用镇静药物、精神类药物、心血管药物等,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。
-
沮丧、抑郁、焦虑、情绪不佳等及其导致的与社会隔离也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。
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
采取科学防控措施,可以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。
提高健康意识、了解健康知识、积极进行科学运动锻炼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、消除环境中的跌倒隐患、适当使用辅助工具等都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有效方法。
-
1. 运动锻炼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及跌倒引起的骨折风险
科学运动锻炼能保持或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,减缓因衰老引起的关节僵硬,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,保持骨骼健康等。
建议老年人尽量保持身体活动,尽可能增加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,减少久坐等静态行为。
老年人每周应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,如散步、骑自行车、健身操等,或根据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。
建议老年人每周至少有2天进行肌肉力量练习,如靠墙蹲马步、弹力带练习等。
建议老年人每周至少有3天进行增强平衡能力、柔韧性的练习,例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平衡操、舞蹈、单脚站立等。
-
2. 学习防跌倒知识,养成良好行为习惯,有助于预防老年人跌倒
主动学习防跌倒知识和技能,增强防跌倒意识。
合理用药,并请医生评估所用药物,预防因药物使用造成的困顿、眩晕等引发跌倒。
养成良好行为习惯,如:放慢转身、转头、起身、下床速度,避免登高取物,不走过陡的楼梯、台阶和坡道,避免去人多及地面湿滑的场所等。穿合身的衣服,穿合脚、防滑的鞋。
根据身体条件适时选用拐杖、助行器、助听器等辅助工具。。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可根据情况使用髋关节保护器。
-
3. 重视居家适老化改造,防范老年人室内跌倒
家中是老年人跌倒发生最多的地方,适老化的居家环境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在家中发生跌倒的概率。
居家适老化改造通常包括:在楼梯、过道等地方安置扶手;消除门槛及地面高度差;增设高度适合并带有扶手的换鞋凳;将易湿滑的地面更换成防滑材料;选用安全稳定的洗澡椅,并采用坐姿沐浴;在淋浴区和坐便器附近增设扶手;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等常用过道添加感应灯;选择高度适宜的床,并在床边设置易伸手摸到的台灯等。
居家适老化改造需要时可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实施。
跌倒后不要太急于起身,以防止出现二次损伤
-
老年人跌倒后太急于起身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损伤。
-
老年人跌倒后应当在确保环境安全的情况下,先通过自身感觉和轻微活动身体判断损伤程度。
-
若跌倒后损伤较为严重,应尽可能保持原有体位,向周边人求助或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助。
-
老年人发生跌倒后,无论受伤与否,都要及时告诉家人或医生。如发现有老年人跌倒,应先确保环境安全,根据跌倒者的受伤情况进行相应处理。
-
预防老年人跌倒需要个人、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努力。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,提高公众及老年人防跌倒的意识和能力,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居家环境和无障碍公共环境,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,让更多老年人“懂健康知识,做健康老人”,助力健康老龄化。